悲情英雄的《第一滴血》
早听说史泰龙的大名,但是第一次接触和让我感悟的,是在这部《第一滴血》里面的。
不过,但是我喜欢这部片却不是因为主演的人是大明星史泰龙,而是影片本身给我的两大震撼。第一是史泰龙主演的硬汉子蓝波所表现的种种英雄行为,第二是整部影片所体现的战争给参战战士所造成的伤害。换句话说,我喜欢这部片,不仅在于那些让人激动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有兰伯的故事中所反映的他那一类人的令人落泪的生活遭遇。
故事主要讲的是从越战战场上幸运归来的受勋英雄蓝波在村里却不被接受,反被一伙不识抬举的警察予以虐待,在战场上冒死杀敌,回到家却还要被人排斥,甚至连条活路都不留,正如后来在《第一滴血2》里蓝波所说的:"我们为国家杀敌,可国家也要爱我们,我们才会爱国家"最淳朴的话!)蓝波再也无法忍受了。被逼无奈,蓝波开始了和众多警察,整个警局的战斗,战斗开始了……
整个战斗中,蓝波让人激动的一次次不可思议从千惊万险的环境中逃离。这种场面描述得极其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却又如此可信。蓝波的个人英雄,给人的最大震撼,就是他的自信,自负,与酷!这一点,他的语言尤其体现了这些方面!
比如,蓝波 拿着敌人的话筒跟基地上校通话,对出卖他的上校说了: 我会找你去的!! 然后噼里啪啦开打!! --------在敌人的基地,四周是拿枪的守卫i,他居然有信心说逃出去找人算账!
再比如, 最后在山洞捡起死了敌兵的报话机,跟敌人的上校通话,上校说:你是什么人?? 兰博阴森着说: 我是你的噩梦!!!!
还有一个, 兰博二人被坦克飞机装甲包围了,上校问他该怎么办,兰博很自然地说:我们俩包围他们吧!! 上校晕倒!!------------呵呵,蓝波,也只有蓝波才如此自信。
影片的搏杀激烈,以及蓝波不畏艰辛苦难,返叛、反叛再加反叛。他个性强烈,永不低头,或许这正是史泰龙自身性格以及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真实流露。
感觉史泰龙的表演很不错,板着一副硬梆梆无表情的瘦脸,不喜欢说话,战争已经让他受尽折磨,他几乎每天都忍受着战友死亡的恶魔。最后那一大段和上司的对话是史泰龙语言表演上值得一提的。当然他最大的看点是战斗和搞破坏了,相对于一部八十年代的片子,能那样花钱,搞破坏是很不容易的了。
这部电影在歌颂越战英雄的时候,也让人对越战产生了不少反思,究竟这场战争该不该打?美国人为了这场战争付出的是什么?像蓝波这样的人又多少,又有多少被人遗忘甚至根本无从知晓!
我看这部片的时候,真是觉得心情彭湃,毕竟,对我等天天在大学校园享受太平生活的莘莘学子,尤其是敬佩他那种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实在让人佩服,什么时候能够学到蓝波的一半本领就好了。我想,我应该把蓝波的这种精神用在学习 上!
当然,整部影片更多的我想不是宣传个人注意,因为,蓝波的不屈,我想更多的是仍然觉得
对于现状的不满,通过史泰龙茫然而又坚毅的表情,把一个落魄美国兵的身份背景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从而让人辛酸-----而这,我想恰恰是这部影片更想传达的意思吧。
个人感觉《第一滴血》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以小喻大,对观众而言,见一叶落而知秋将至,通过蓝波的遭遇大体可以想见当时退伍军人在美国尴尬的境地。小镇的警长代表的是广大的美国人,他们对蓝波这样的退伍兵怀有戒心;施虐的警察象征不问青红皂白的反战人士,他们把上过战场的都看作杀手。一个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回国后却受到排斥和冷遇,对一个战士来说最难以容忍的就是丧失尊严,而小镇上的一伙人恰恰就是要夺取蓝波从战场上带回来后仅存的财富――战士的尊严。
影片最后拿熊熊的烈火正是对一切不公平的抗争。约翰逊总统升级越战的失败终于在国内燃起了反战的雄性烈火,美国人的荣誉心从来没有收到过如此大的打击,可是那些以国家的名义被派上战场的人们,他们在踏上异国他乡的那一刻起,战士的荣誉已经在国民心中消失了,等到他们回国迎接的不再是鲜花、欢呼而是鄙视的目光和唾弃的口水。士可杀不可辱,一个为自己的祖国流血牺牲的战士;一个没有任何犯罪歧途的良民终于反抗了,而压迫的一方却讽刺的是把人民送上战场的政府。
《第一滴血》讲述的不是一个关于理解与宽恕的故事;《第一滴血》讲述的不是一个爱情与友谊的故事;《第一滴血》讲述的是关于国家的耻辱,战士的荣誉。一个罔顾正义,把子民送向地狱的国家,和一个为了维护少得可怜的尊严而不惜生命的战士。
那么,《第一滴血》表达这种思想有什么到底现实意义呢?这我也是事后知道《第一滴血》放映的背景才知道的。据说,第一滴血放映的时候,美国国内人民普遍对越战士兵不了解。我想,这部影片上映后,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美国人都会改变他们的看法的。
正是这一点,让我深深佩服导演的导演技术。
英雄,刺激,悲情,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我对《第一滴血》的总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